2月22日上午,“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绿色缓控释和稳定能力肥料创制与产业化”项目2024年度总结会在新洋丰北京总部召开。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项目管理一处汤启国、李晶,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周卫研究员等5位项目咨询专家组成员,项目主持单位山东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勇及项目成员等60余人出席会议。
本项目立足缓控释肥产业化关键技术,聚焦绿色环保的缓控释与稳定性肥料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广,是“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中的唯一一项缓控释肥和稳定能力肥项目。项目由山东农业大学牵头,联合中科院沈阳生态所、中国农科院资源区划所、中科院南京土壤所、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新洋丰等9家单位共同承担。
缓控释肥、稳定性肥料因其高效、节能、环保和省力等特点在现代农业绿色发展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是实现化肥减量增效的重要方向。近年来,推广缓控释肥多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成为国家和地方大力推广的重点农业技术。
2024年12月,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推进化肥控量增效,到2030年全国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达到43%以上。
“缓控释肥料通过物理的、化学的或者生物的调控机制,对肥料的养分释放与作物生长期间的养分需求同步,让养分供应与作物需求相匹配,极大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缓控释肥料在绿色农业的发展中起到提质增效的作用,是当前新型肥料中推广最快、减肥增效效果最好的,在农业绿色发展中必然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山东农业大学张民教授在谈到缓控释肥料对现代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时说。
针对我国化肥利用率低、缓控释膜材及抑制剂技术落后及产品专用、功能化不足等关键共性问题,该项目以绿色材料研发为核心,开发高效、环保且具有专用化、功能化的新型肥料产品。同时,还探索集约化、轻简化的施肥技术及效应评价,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
在攻克作物专用化、功能化系列新产品研发及精准施肥位点、施肥量等方面,项目团队持续攻坚,以绿色膜材、抑制剂/稳定剂研发为突破口,创制规模化、连续化和自动化的绿色智能工艺装备,解决肥料用量推荐繁琐和养分供需时空不匹配的问题,实现了信息化、机械化的深层次地融合。经过两年的实施,该项目正逐步构建起集“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开发-产业化”为一体的全链条创新体系,为绿色缓控释新型肥料产业的技术革新与进步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山东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勇致辞。他指出,山东农业大学作为项目牵头单位,积极对接国家和省重大战略需求,深化基础研究,突出原始创新,提升科技效能。项目创新成果将助力缓控释肥产业从资源循环迈向更高水平绿色发展,以新质生产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重要贡献。
新洋丰副总裁陈宏坤在致辞中表示,项目的实施对于新洋丰意义重大,不仅极大地推动了公司整体研发能力,还在产品研究开发、产业化发展、人才教育培训等方面起到了助推作用。公司将持续整合各方优势资源,破解技术难题,加大科研攻关和产品示范推广,加速成果应用转化,高质量达成目标指标,引领肥料行业发展新方向。
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项目管理一处汤启国代表科技发展中心,针对项目管理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建立责任主导机制,提升公司创新主体地位,保证各项任务目标圆满完成;二是重视研发工作的制度化与规范化管理,建立全过程日常跟踪体系,并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精细化管理;三是加大创新成果的集成示范与产品示范推广力度,培育标志性成果,确保科研成果能够真正走到田中扎根落地。
项目负责人、山东农业大学资环学院杨越超教授对项目总体进展进行了汇报。随后,各课题负责人围绕所承担课题的年度研究进展、重要研究成果、经费使用情况,以及2025年度工作规划等内容做了重点汇报。新洋丰副总裁陈宏坤研究员作为“绿色缓控释肥新产品创制与产业开发”课题主持人,就课题实施情况做了汇报。
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周卫,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武志杰研究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邹国元研究员,山东农业大学张民教授以及中国农科院资源区划所刘宏斌研究员等专家组成员,对项目的整体进展及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就优化项目管理流程,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实施,创新成果体现技术增量等提出建议,并鼓励项目团队再接再厉,争取取得更多创新成果。
下午,由新洋丰主持的“绿色缓控释肥新产品创制与产业化开发”课题总结讨论会同期举办,山东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资划所、金正大、农大肥业、新洋丰出席会议,并汇报实施进展。课题主持人陈宏坤研究员总结课题进展,要求各任务小组依据专家意见,继续推进课题实施并积极创新成果,在确保课题圆满验收的同时,加强产业关键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推动缓控释肥产业绿色发展。
近年来,新洋丰紧跟国家绿色发展的策略,基于土壤健康和作物营养需求,以“高效、专用、环保、功能化”为核心方向,开发出作物专用肥、缓控释肥、水溶肥等一系列绿色新型肥料。
在缓控释肥工艺创新方面,新洋丰突破多个关键技术,先后完成了肥料核心预处理技术、湿法肥料表面改性与润滑技术、多点分布交叉混合喷涂工艺,以及多级转鼓动态变速包膜工艺的开发与应用;在产品创新上,针对特定区域的作物需求,成功研发出4种功能型缓控释肥料新产品或配方,9种玉米、花生、棉花、油菜等专用化缓控释产品,并获得4个作物专用肥新产品备案登记。其中,缓控释肥料荣获2024年国家知识产权密集型产品认定;在示范推广上,开发的专用化缓控释肥新产品已在玉米、小麦等农作物上开展了广泛的应用研究,建立了7个核心试验示范点,示范推广面积达135万亩;在产学研合作上,联合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东农业大学共同研发“玉米抗逆丰产的缓控释肥料高效施用技术”,并成功入选山东省农业主推技术。
2024年12月,新洋丰吉林基地年产4万吨缓控释肥项目建成并投产,不仅是新洋丰主持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绿色缓控释肥新产品创制与产业开发”成果的成功转化,也标志着公司在研发技术和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在中国工程院周卫院士看来,“当前,我国缓控释肥料走在世界前面,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前途。新洋丰作为复合肥料行业的头部企业,在复合肥包括缓控释肥料方面都做得很好。希望今后通过这一些项目的实施,新洋丰能够在缓控释肥料方面能起到带动作用。”
作为中国磷复肥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新洋丰始终坚守在科学技术创新前沿,与项目团队紧密合作,致力于打通缓控释和稳定能力肥料领域的创新堵点,开发绿色高效的肥料新产品、新技术,优化施肥方式,调整施肥结构,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扛稳粮食安全重担,擘画农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蓝图。
4月19日至20日,首届全国大学生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竞赛决赛在北京化工大学举行。
4月20日,京津冀高端电子化学品产业园在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工建设。
4月19日至20日,京津冀高端电子化学品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会议暨京津冀高端电子化学品产业园开园活动在沧州临港经开区举办。
近日,广东石化炼油三部通过技术自主攻关,成功攻克加氢裂化装置核心设备——一段进料泵P-0102B电机振动超标“顽疾”,将非驱动端振值从118μm降至38μm,各项参数指标均优于厂家要求,彻底消除运行隐...
作为推进“碳中和”目标的重大技术之一,合成绿色航煤、绿色甲醇已成为国内外当前的绿色低碳研发技术热点。其中,被业界一致认为是最合适的技术路线之一的生物质纯氧气化制合成气技术,多年停留在产业化的“门槛...
随着涂料行业的持续不断的发展,对涂料性能的要求也慢慢变得高。UV涂料作为一种具有快速固化、环保节能等优点的涂料,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气相二氧化硅和气相法纳米氧化铝作为两种重要的纳米材料,在涂料中具有...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六铺炕北小街甲2号《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邮编:100120
- 上一篇: 今天的改革就是明天的核心竞争力——山东持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观察
- 下一篇: